2012-02-24

理性主義(Rationalism)

理性主義知識論

理性主義的字源來自拉丁文的「觀念」(ratio),主張凡人具有「萬物皆備於我」的心靈。理性主義又稱作觀念主義(Idealism),它是討論關於實在的性質(the nature of reality)的一種形上學的理論,它預設了表象(appearance)與實在(reality)的截然不同,一般來說,對於觀念論者而言,真實的東西是受限制於我們心靈的內容,或是至少關連於心靈的內容
  • 柏拉圖指出凡屬真實的存在,那麼一定是普遍的、不變的、圓滿的而且是統一的素質,它必然是屬於觀念或形式的世界,超越於感覺世界之外
  • 亞里斯多德也以為認識的對象在於此等普遍性的觀念,但觀念並非孤離或高懸於感覺世界之外,而是存在於感覺事物之內而成形式。
  • 笛卡兒是法國數學家,主張知識的基礎在於先天而自明的觀念,他提出一個最基本的前提「我思故我在」,據此命題,笛卡兒建設其知識學,並肯定上帝的存在
  • 斯賓諾沙倡導單元論(monism),心理的認知與物理的現象原是一體的兩面。一切事物皆來自上帝的本質,為自因的存在所有真理形成一種融貫的而統協的整體,知識的目標就在認識這世界的單一性與完整性。知識的過程可分為三個層次:最高者為直覺,其次為推理,最下的感覺經驗。觀念也可分為:直覺觀念、充分觀念及混雜觀念
  • 萊布尼茲的智識論將真理分為兩種:一為必然的真理(理性真理),是永恆而普遍的;一為偶然真理(事實真理),是經驗的、個別的。無論哪一種觀念,都是先天的

理性主義的教育學說

理性主義知識論推演到教育上是重視理論學識而輕視實用技能。課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夠啟迪心智,進而變化氣質的學問,那些對於觀念的形成有用的書籍與資料,才是有價值的,主張人的觀念最重要,而觀念可以支配行為,認為道德文章不假外求,靠窮理養性獲得
  • 理性主義者往往劃分博雅教育與技藝教育,隱然有「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」的觀念,教育方法上,重視領悟
  • 很容易流於形式訓練說,不重學習內容,重磨鍊智慧、陶冶理性。傳統的問答教學法,可將受學者的理性引導出來,似助產士接生時一樣的情形(如同產婆法)
  1. 教師的角色:教導學生發現潛在的知識和意念,教師自己則是道德和精神的領袖
  2. 學習的重點:回憶知識和抽象的思考
  3. 課程的重點:注重知識為主的學科,例如:文理學科、哲學、神學、數學等

2 則留言:

  1. 增加以下
    教師的角色
    學習的重點
    課程的重點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把理性都改成理想了,因為這篇主要還是再說理想,改天再發一篇理性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