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2-24

史塔夫賓(D. L. Stufflebeam)

美國行政學者史塔夫賓(Stuffbean)提倡CIPP評鑑模式,認為「評鑑的目標在於改善(improve)而不是在證明(prove)
  • CIPP評鑑模式:
  1. 背景評鑑(Context Evaluation):背景評鑑的基本取向在於確認某研究對象的長處及缺點,並提供改進的方向;同時也用在審查各種現有目標及重點是否符合所欲服務對象的需求
  2. 輸入評鑑(Input Evaluation):輸入評鑑的主要取向在於為一項變革方案指示行動方針,其方式是尋求各種可能的途徑,並嚴加考察。輸入評鑑的全部用意即在幫助委託人在其需求及環境的前提下,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案策略,並發展一種適用的計畫。其主要目的,即在審度需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與財力是否能夠配合
  3. 過程評鑑(Process Evaluation):過程評鑑基本上是對一個實施中的計畫作連續不斷的查核,其目的之一是在對管理人員及執行人員提供回饋,以了解方案的進度如何,是否依原訂計畫實施,以及是否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資源
  4. 成果評鑑(Product Evaluation):成果評鑑的目的是在測量、解釋、以及判斷一個方案的成就。對於成就的回饋,不論在方案執行的過程之中,抑或結束之時,可謂均相當重要,而成果評鑑往往更應擴及於長程效果的評估。成果評鑑的一項主要目標,是在確定方案符合需求的程度,並廣泛地檢視方案的效果,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,以及正面的與負面的效果。成果評鑑的基本功用在於確定一項特定的方案是否值得繼續實施,或重複實施,或擴展到其他的場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