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3-06

認知主義心理學派(Cognitivism Psychology)


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要義
人類記憶的產生過程
人類記憶的模式
後設認知
增進長期記憶的方法
訊息處理的心理歷程
推理歷程
記憶與遺忘

認知心理學(cognitivism psychology)是一門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後之心智處理(包括思維、 決定、推理和一些動機和情感的程度)的心理科學。這門科學包括了廣泛的研究領域,旨在研究記憶、注意、感知、知識表徵、推理、創造力,及問題解決的運作
  • 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要義
  1. 認知歷程:學習是內在的認知心理歷程
  2. 將學習解釋為編碼輸入、記憶儲存、解碼輸出等複雜心理歷程,是為訊息處理理論(Information-processing theory)
    • 訊息處理理論是解釋人類在環境中,如何經由感官覺察、注意、辨識、轉換、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,以吸收運用知識的理論
    • 訊息處理的多重歷程:多重歷程處理(multiprocess processing)是指人類將記憶當作訊息處理時,記憶不是單一歷程運作,而是將收受的訊息分為數個階段處理
  • 人類記憶的產生過程,依先後分為:感官收錄短期記憶長期記憶
  1. 三類記憶之間,是一種雙向式的前後交互關係
  2. 三類記憶產生後,都會表現出反應
  3. 三類記憶產生後,都可能產生遺忘的現象
 TOP
  • 人類記憶的模式
  1. 感覺收錄(sensory register):指個體憑視、聽、嗅、味等感覺器官感應到外界刺激時所引起的短暫記憶(約三秒以下)
  2. 短期記憶(short-term memory, STM):指對感覺記憶予以注意後而在時間上延續到20秒以內的記憶
    • 運作記憶(working memory, WM):指個體對訊息性質的深一層認識與理解,理解之後刻意予以保留,是暫時保留將之轉換為長期記憶的主要原因
    • 記憶廣度(memory span)或名認知廣度(cognitive span),根據米勒(George A. Miller)的研究發現,提出「神祕的七加減二」
    • 意元集組(chunking):是將訊息中多個不同的小意元(chunk),集合而組成一個大意元;如善讀者之所能「一目十行」,其秘訣在善於運用意元集組
    • 雞尾酒會現象(Cocktail-party Phenomenon) :指記憶在運作時,對於同時發生的訊息並無法同時全部注意到
  3. 長期記憶(long-term memory, LTM)
    • 陳述性知識(declarative knowledge):是指對事物的認知或對經歷過的事件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知識,陳述性知識包括語意記憶(semantic memory)情節記憶(episodic memory)
      • 語意記憶:是一種對於一般知識的事實與概念的了解,透過語言、文字、數字、演算法等抽象性的了解來形成記憶,語意記憶通常是經由情節記憶發展而來,是一種客觀性的知識,與個人經驗無關。如瞭解橡膠的特性,因此知道橡皮筋有彈性的原因,故語意記憶又稱參照記憶(reference memory)
      • 情節記憶:是一種自傳式的記憶,它可以被明確表達,並能與當時的時間、地點還有相聯繫的情感和有關的知識連繫起來,如去年夏天去墾丁的回憶
    • 程序性知識(procedural knowledge):程序性記憶是對程序性知識的記憶,即「知其所以然」之技能性知識,瞭解「如何做」的記憶。個體可經由充分練習,達到自動化精緻化的程度,此時可同時從事兩件事而不感到費力,例如一邊開車一邊講手機,而開車時的程序仍然保持自然而流暢,並不因打電話而影響開車
      • 程序性記憶在初始時是依照程序學習而獲得,但經由精熟之後,記憶的提取能夠自動出現,不須個體刻意按照程序;若刻意在意其中程序反而導致反效果,程序性記憶一旦建立後則不易忘記。例如學騎腳踏車
    • 條件性知識(conditional knowledge)程序性知識之延伸,指什麼時候該做什麼,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的知識,是一種瞭解在不同情況下要如何因應的資訊
      • 陳述性知識屬於外顯知識程序性知識屬於內隱知識
  • 後設認知(metacognition):由弗拉維爾(John H. Flavell)所提出,涵義即為「認知後的認知」,簡言之,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(包括:記憶、感知、計算、聯想等各項)的思考,後設認知的特徵包括兩個層面
  1. 後設認知知識(metacognitive knowledge):指個人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明確了解,即為理解知識的原理原則
  2. 後設認知技能(metacognitive skill):指在求知活動中個人對自己行動適當監控的心理歷程,即為知後能行
  • 增進長期記憶的方法包括:脈絡化、精緻化、組織化、軌跡法、闡發細說
  1. 脈絡化
  2. 精緻化(意義化):加入訊息幫助學習的策略,目的在使新的訊息與舊有經驗形成聯結,以便於記憶。精緻化策略可以使無意義的材料,聯結有意義的概念編碼儲存,有利於線索的提取,依類型可分為視覺精緻化語文精緻化兩類 
    • 視覺精緻化:學生靠想出視覺的心像,將所要記憶者做巧妙的聯結
      • 位置法:找一個自己所熟悉的空間,如自己住家的各房間,劃分為一系列的位置。接著把所欲記住的內容,如購物單,和熟悉的空間一一想像聯結成一體。回憶時,依所熟悉的地方空間順序為線索,來引導想出其所聯想記憶的內容
      • 心像法:指在人的心中浮現一幅圖畫的心理現像,例:背唐詩
    • 語文精緻化:造出一個包含所有項目或是其中一部分項目在內的句子
      • 關鍵字法:用於聯對學習記外國單字
        • 聯對學習(pair associates learning):就是對於配對項目的學習,這種學習要求學生將配對的兩個事物聯在一起記憶,看到第一個項目就能回憶出第二項目,聯對學習在學校中很常 見,比如,城市及其物產、名人及其成就、國家及首都、單字及其含義等(國語或外語皆是)
      • 字釘法(pegword method):結合心像,與位置法相似,但以1-10數字取代位置。把1-10的數字轉換成諧音的國字,並與要記憶的項目和數字所對應的事物想像聯結成一心像,回憶時依1-10順序的諧音字為線索,引導回憶聯結的內容
      • 諧音法:將要記憶的項目,想像為同音的、有意義的句子,用於語文、數字的序列學習,例:中國五代:梁、唐、晉、漢、周以「良糖浸好酒」的方式記憶
      • 首字法:與諧音法大同小異,把所要記的所有項目之第一個字找出來,依序想像改造成同音的有意義的字或句子,例:五大湖由西而東 Huron、Ontario、Michigan、Erie、Superior以Homes一字記憶
  3. 組織化:許多記憶策略提供連貫一致的脈絡或組織架構,使得新訊息能夠適當地置入其中 
  4. 軌跡法:依事件的發生順序進行編碼,檢索時沿著記憶的軌跡回憶
  5. 闡發細說:利用先前的知識去詳細闡述新學到的概念,從而儲存比原本所呈現的還要更多的訊息
  • 訊息處理的心理歷程
  1. 輸入(input)與輸出(output)
  2. 譯碼(coding):指為了便於處理,將具體訊息轉化為另一種抽象形式以便記憶的心理歷程
  3. 編碼(encoding):即為感覺登陸,包含形碼、聲碼、義碼
  4. 解碼(decoding):與編碼反向運作的心理歷程
  5. 儲存(storage)與檢索(retrieval)
  • 推理歷程
  1. 演繹推理:包括三段論法演繹推理(syllogistic-deductive reasoning)、假設演繹推理(hypothetic-deductive reasoning)
  2. 歸納推理(inductive reasoning)
  • 記憶與遺忘
  1. 初始效應與時近效應 
    • 初始效應(primacy effect):係指最初學習的材料較容易記住,例如:學習英文ABCDE…A是最初學習,即為初始效應
    • 時近效應(recency effect):係指最後學習的材料較容易記住,例如:學習英文ABCDE…E是最後學習,即為時近效應
  2. 記憶干擾(Interference):記憶的遺忘是因為新舊記憶間相互干擾所造成
    • 正向抑制(proactive inhibition):順攝抑制,係指舊的學習經驗干擾新的學習經驗
    • 逆向抑制(retroactive inhibition):倒攝抑制,係指新的學習經驗干擾舊的學習經驗
  3. 記憶的正向助長與逆向助長
    • 正向助長(proactive facilitation):順攝助長,係指舊的學習經驗有助新的學習
    • 逆向助長(retroactive facilitation):倒攝助長,係指新的學習經驗有助舊的經驗
  4. 消退:資訊在不常用的狀態下逐漸變得微弱,導致記憶遺忘
 TOP

1 則留言:

  1. 增加「增進長期記憶的方法」裡面精緻化的詳細方式,並補充「聯對學習」的意義

    回覆刪除